行走田野杂记 |《汉语南方方言探论》后记
从今儿开始,【语言资源快讯】推出一个全新的栏目——行走田野杂记。欢迎各位将你们行走田野的酸甜苦辣写下来,跟大家分享,让社会更多地理解母语的伟大,理解国家语言资源的重要性,了解语言调查的意义,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家语言资源系统的建设,从小的方面而言,才能为调查工作提供更好的配合。杂记形式不拘,可以是序言、后记,也可以是随笔。谢谢大家!期待你的参与哦!
四年前差不多这个时候,我在江门地区调查四邑方言,四邑方言属于粤语,不过有少许客家方言的成分。我对客家方言产生兴趣,大概始于1985年做“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项目的时候,可是我不是客家人,负责的只是其中的粤语点,所以对客家方言并无语感,故而对客家方言只能打打擦边球,不能说研究。这本《汉语南方方言探论》,是这些年研究广东和周边方言的一些心得,讨论客家方言的内容不多,最多只是在方法论方面有点关系,这也是这本《汉语南方方言探论》的缺陷之一吧。
方言研究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田野调查数据。老实说,现代社会讲求实效,讲求短期效益,讲求回报,像我这样长期在广东各地调查汉语方言的人,可以说屈指可数,但每一学科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近期看不到效益的,也许远期就会显现出来。何况随着社会的进步,认识的提高,慢慢地方言和方言学的独特价值就被一些有识之士所察觉,喜欢和研究方言的人,也逐渐增多了。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方言文化要代代传承,我们对方言的认识和研究都必须加深。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关键是如何研究和利用方言,使之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效应,发挥更好的作用,这是方言工作者和有关部门都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去年,我有幸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广东方言的研究有了全面展开的机遇与动力。但是,我一直在想,广东方言的研究,是光靠我和我的同事呢,或者再加上方言中心的几位兼职研究员?如果这样,即使我们常年在南粤大地上奔波,也很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是否有一个机制,可以解决获取方言大数据的难题?我想到了中心这几年在全省各地设立的近20个地方院校工作站。工作站的建立,不只是为了给方言中心撑门面,也不应是一种纯粹的学术联谊性质(当然联谊性肯定是有的),而是通过各地工作站的人力与地利,可以扩大广东方言的研究力量,增加学术的凝聚力,整合学术团队,真正推动广东各地方言的有效开展,同时为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一些实事。从去年底以来,本人一直在子项目和自立项目的设立上绞尽脑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入到广东方言调查研究的队伍中。到眼下为止,已经设立了3个子项目和18个基地自立项目,有些项目亦已陆续启动,调查获取了不少有声数据,效果是明显的。
当然,我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场长期的战役,作为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的掌舵人,必须身先士卒,带头下乡调查。因此,每逢寒暑假或者稍长的假期,只要抽得开身,我都会带研究生下到各地,与地方院校的同道一起商谈如何开展各地方言的调研,如何培养更多的方言研究人才。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就先后前往罗定、揭阳、佛山等地,进行田野调查或技术培训,得到各院校有关领导、老师的全力支持,也得到各地文化、教育主管部门的配合,这既令我感动,也极大地增强了我完成项目的信心。我每天都对自己说,这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要对得起诸位朋友的信任,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前几天,我刚刚完成龙川佗城客家方言的调查,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梅州,冒着夏天炎炎的烈日,在五华、梅县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在路上,遇到不少困难,我的研究生又生了病。但在许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困难一个一个地被克服,方言数据顺利地采集到手,这使我甚感欣慰。我在与各地工作站朋友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屡次反映,地方院校开展方言调查研究虽然有地利,可是由于现实的原因,多数老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存在不足,无法独立开展调研,希望方言中心予以扶持,帮助他们提升这方面的素质。因此,从去年开始,中心利用“岭南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这样一个交流平台,着力提供地理语言学方面的培训,在听音、记音、软件操作和绘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把研讨和培训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方言调查队伍越来越壮大。再过几天,“第五届岭南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二届地理语言学培训会”又要在韩山师范学院召开,我听会议承办方说参会的各地同道报名十分踊跃,感到十分兴奋,一路上亦抽空备课。我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各地院校的同道都可以承担方言研究的重任,让各地的语言资源更多地挖掘出来,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这也是方言中心应该长期致力的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汉语南方方言探论》也可以为各位朋友观察和了解广东方言特点提供一个窗口,令他们在感性和理性上增加一些认识,这样的话,也许可以把它列为方言培训的一本辅助读物。将来,如果有更多的同人写出比我这本小书更精彩的著作,这样我出版《汉语南方方言探论》的目的就已达到了。后出转精,既是愿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汉语南方方言探论》能够得以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项经费的资助,在人生遭遇逆境的时候,是文学院欢迎我回来,这是我永远要感恩的事情!其次,要感谢广东各地高等院校方言工作站的有力支援,且具名如下:韶关学院工作站、岭南师范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工作站、嘉应学院工作站、韩山师范学院工作站、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站、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站、深圳大学工作站、肇庆学院工作站、惠州学院工作站、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站、广东财经大学(原广东商学院)工作站、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工作站、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站、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作站、翁源县诗书画院科研实训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作站以及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站。再次,要深深地感谢我的老朋友张振兴先生,我的第一篇讨论四邑方言综合特点的论文《广东四邑方言语音特点》就是在他的耐心指导下,在顶尖学术杂志《方言》上发表的。张先生有丰富的方言调查研究经验,对后辈提携关爱有加,是一位有大智慧的学者,他善于与年轻人沟通,每次与他交谈,都可以有所收获,他从不居高临下,又是一位真正的谦谦君子,我多年与先生交往,深感自己的浅薄与不足,但张先生对于我的点滴进步,总是不吝赞美之词,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次《汉语南方方言探论》出版之前,我先将书稿寄往先生单位,希望他老人家对书中所涉问题,存在的不足,予以点评。我知道张先生虽已退休,但仍然有许多重要事务需要处理,所以不敢奢望短时间收到回复。令我惊讶的是,不到十天,先生就通过电邮将序言发来,并发来短信提醒我。序中有很多褒扬的话,我以为更大程度上属于鼓励性质,需要今后努力达到,但我想他其中的一段话值得方言人,尤其是广东的方言工作者认真回味:
“比较的方法是方言研究最根本的方法之一。我在这个地方就这个问题多说了以上的话,是因为曾经多次看到过一些讲方言特点的论著,还是不太了解比较的方法,比较的意义,说到的特点其实不是‘特点’。”
还有一些感谢的话,其实我在《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特点》和《广府方言》两书的后记中都已经说了,请恕我不再重复。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失意时无需沮丧,得意时亦不必张扬。人有时在舞台的中央,有时不在舞台的中央,关键在于要清醒地明白自己的定位。时刻想占据舞台中央的人,一定无法演好人生这一出戏。要善于总结与反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只有正视弱点,敢于面对善意的批评,人方能不断进步。《汉语南方方言探论》出版在即,我愿意以这样的诚恳态度,面对来自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写作此后记时,正值紧张调查客家方言之际,自己内心中真的希望将来有机会出版讨论客家方言的专著,研究客话重要的理论问题,以弥补此书的缺陷。
最后,还要真诚地对世界图书出版广州有限公司的编辑魏志华女士表示谢意,她为此书的出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体现出非常专业的精神,值得敬佩与感恩。
甘于恩
2014年7月5日傍晚
记于广东五华友谊宾馆
10月31日再改于调查珠海客话途中
图文编辑:董一博
责任编辑:老甘